2018 巴菲特致股東信整理
整理今年股東信讀完後覺得三個比較特別的點
1.捨棄 PB
PB已不足以用來衡量波克夏的價值,以後巴菲特不會再給出波克夏淨值每年的統計,原因有三:一是波克夏的主要資產從原本集中在可交易證券轉變成集中在旗下持有的子公司上,巴菲特和蒙格認為這個趨勢不會轉變。二是雖然會計準則規定波克夏持有的可交易證券要以市場價值計算,但子公司卻以遠低於它們價值的淨值記在資產負債表上。三是波克夏在未來可能會買進可觀的庫藏股,且買進庫藏股的價位是高於帳上價值,但低於內在價值。其中的數學很簡單,每次這樣的買進發生,波克夏的內在價值會上升,但帳面價值會下降。這三個原因使帳面價值不再足以用來追蹤波克夏的經濟現狀
未來巴菲特會主要以波克夏股票的表現為依歸。雖然股價在短期內波動很大,但長期來說,股價還是能體現公司的實際價值
2.專注在森林,別想裡面的樹
巴菲特說很多投資人在評估波克夏時太關注集團中單一公司的表現。但波克夏太複雜了,旗下的子公司太多,這樣做效率太低。幸運的是,不用知道波克夏旗下的每一家公司的價值,也可以大概知道波克夏的價值在哪邊。巴菲特建議抓住五大項目:證券投資(主要買進 5-10% 的股份)、巴菲特與其他公司合夥的投資(例如最近新聞很大的卡夫亨氏,波克夏持有 26.7%)、波克夏持有的美國公債和其他約當現金、非保險子公司(巴菲特這邊用的詞是:波克夏最有價值的一項),這個項目 2018 稅前獲利為 208E,對比 2017 有 24% 的成長!(其實波克夏的這個非保險子公司集合很像是一檔成長股)、保險子公司(我蠻意外巴菲特不是說這是最有價值的部分,畢竟波克夏帝國就是建立在保險業上的)
巴菲特說:我相信波克夏的內在價值大概可以透過加總前四個項目,然後扣掉證券賣出時要繳的稅(波克夏有大量的未實現資本利得稅)來估算
我再一次驚訝,難道保險業巴菲特當作沒有價值嗎?想一想還是其實它的價值就在於波克夏手上持有的公債和約當現金?巴菲特統計說過去 16 年波克夏的保險部門有 15 年達到承保利益,所以我想巴菲特用持有的公債和約當現金當成保險部門的價值是蠻保守的
3.GEICO 的 Tony 從 CEO 退休
1993 Tony 當上 GEICO 的 CEO,當時 GEICO 是全美第七大車險公司,25 年過後的今天已經爬到第二大,過去幾十年的年報都可以看出巴菲特一直對 GEICO 很樂觀,如今也一一驗證。巴菲特說 Tony 至少讓波克夏的內在價值增加 500E,我也感謝 Tony 對波克夏的貢獻,Tony 仍會擔任 GEICO 的主席